2023年度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典型案例推介之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来源: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阅读:154次

发表时间:2023年12月21日

 编者按: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23年绿色制造名单,我省77个企业荣获国家绿色工厂,5个园区获绿色工业园区,11个企业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其中绿色工厂获评数量居全国第4位,这是2017年全国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来我省取得的最好成绩。为了提升我省绿色制造管理水平,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绿色制造示范标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我们从2023年获得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中,选取部分典型案例进行推介,供相关企业和园区相互学习借鉴,以期提升企业和园区绿色制造管理水平,促进我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低碳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资源不增,经济倍增”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先后荣获“湖南省绿色工业园区”(2022年)、“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023年)。

    一、坚持工业结构低碳化,重塑园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转变粗放发展方式,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系统推进园区工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低碳转型,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为主导,以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为特色产业,以创新服务业为支撑的“两主一特一支撑”绿色制造体系。一是加快传统制造转型。衡阳高新区按照“布局集约、企业集群、产业循环”的原则,突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核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白沙片区打造为衡阳智造谷。突出以科教人才为支撑,擦亮“国家火炬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基地”招牌,把科学城片区打造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平台。突出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为载体,全力盘活楼宇经济,不断提升城市经营水平,把高新片区打造为产城融合示范区。突出以跨境电商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综保片区打造为湘南地区外贸基地;形成的“输变电产业集群”“智能视听产品产业集群”“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分别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目前,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单项冠军6家,省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二是广揽高端制造集聚。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坚持以实体为本、制造当家,围绕“两主一特”产业招大引强。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其中,金则利、广州中璋、长高电新、衡阳智能视频产业群项目等制造业项目数超50%,5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80.5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输变电等重点产业。做实做强“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夯实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基础,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签约引进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项目和国任财险衡阳区域总部项目,主要涵盖5G行业应用、云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灾备、数字服务等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等,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大数据IDC设备和算力平台支撑,全面推进实现“智改数转”战略,支撑和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塑成绿色制造体系。始终坚持“生态、循环、低碳”的理念,抢先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新赛道,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抢抓数字新基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镭目科技研发的“RAMON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软件”系统全国领先,据了解,此系统于2003 年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可适用各类连铸机,且控制精度高,能耗低,污染少、运行成本低,不仅提高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与传统工业相比几乎不浪费资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为钢铁企业在洁净、绿色、安全炼钢生产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抢乘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风口,引导园区企业凯新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氮化硅3D打印”前沿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利用氮化硅材料极高的生物相容性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开展“氮化硅人体骨骼植入”可行性合作研究开发;与湖南大学开展氮化硅“高导热IGBT电路基板”合作研究开发,突破西方国家在氮化硅电路基板的技术封锁。2023年,衡阳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80%。

    二、坚持资源利用高效化,腾出园区绿色容量空间。坚持向存量要效益、向立体要空间,着力破解园区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园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改造,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一是实行“差异化”政策措施。对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一企一单”综合评价体系,设立“亩均效益”大数据库,评出 A、B、C、D 四类企业。为切实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园区制定《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实施办法》。优先保障A类企业用地指标;对B类企业给予适当用地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土地“二次开发”,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设备资源实施“零增地”技改;对C类企业,除转型升级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提供新增用地;对D类企业,除新上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鼓励类项目外,不再新增用地,将其用地作为重点低效改造对象严格监管。二是实行“个性化”盘活计划。对于低效企业提出盘活举措,对于拟自主转型升级的企业进行提升改造,对于拟进入小微园区的企业统一规划建设,对于拟合作转型升级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低效用地企业提出了亩均效益提升计划,涉及用地835亩,盘活标准厂房6.25万平方米。三是实施“多元化”能源供应。为加快构建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网络,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园区用能结构中的比例,衡阳高新区大力推进园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重点挖掘碳中和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推进“光伏+储能”等试点示范,支持鼓励园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屋顶/车棚等光伏电站。目前,已投产和在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17个,合计屋顶面积达100公顷,预计每年可为园区企业供电2700万千瓦时。

    三、坚持环境治理现代化,构筑园区绿色生态屏障。突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加快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绿色发展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定期会商、现场推进、年度考核等工作机制,确保绿色园区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中提出的重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实施。二是突出循环利用。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全面构建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转换、产业持续发展、环境充分保护的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到28%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以上。三是优化源头防控。严把环境准入关,采取项目引进联合会审前置的方式,推动绿色招商和产业生态化发展,从源头遏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建立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严控危废转移程序,实现抓住源头、管住贮存与流动、确保无害化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管控。开展环境托管服务试点,聘请第三方专业环境服务公司,为园区提供环境监测、环保设施建设运营、环境污染治理等一体化服务和解决方案,“一企一策”化解环境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园区将深入贯穿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快智能化改造,加强绿色建筑推进实施力度,推动绿色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绿色环境治理行动,统筹推进智慧新城应用体系建设。

    (一)促进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全面推广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优化升级,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统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多种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绿色园区。

    (二)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强力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中水回用水平,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开展节水型评价工作,并积极开展节水型园区的创建工作。以“亩均论英雄”评价为导向,推动企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产出率。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园区内新建项目均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要求设计、建造和运营,减少建筑能源资源消耗。建设以节能或新能源公交车为主体的园区公共交通设施。

    (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园区产业结构绿色化低碳化。

    (五)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全面推行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推动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加强园区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规范落实重点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要求,提高园区绿化覆盖率。要求园区重点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非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采取低碳技术、环保技术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和产废强度,力争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在十四五期间突破20%,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

    (六)提升运行管理绿色智慧水平。结合园区产业基础,完善智慧园区的平台建设,增设能耗在线监测管理平台、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提出持续改善措施,提升绿色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