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下半年两大政策重心

来源:企业减负

阅读:339次

发表时间:2016年08月30日

周子勋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会议对于下半年经济政策的定调是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与过往的重要会议相比,在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时,罕见提及“抑制资产泡沫”。此外,会议强调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特别要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从会议透露的信号看,中央格外强调了经济稳健、经济政策稳健的重要性。在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的背景下,维持稳健将成为未来所有宏观政策的基调,也是分析许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而“抑制资产泡沫”的表述也说明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概率极低,中央希望用积极、灵活、有效的财政政策,同时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确保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平衡,进而使国民经济实现中高速可持续发展。

强调稳投资、扩需求、促增长应该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各方的共识。刚刚闭幕的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公报中就指出,鉴于近期形势变化,G20承诺将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为全球经济保驾护航。

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形势看,全球经济仍处在低迷之中,各国的经济复苏极为脆弱,即使是大国中经济态势最好的美国,其经济也显示出反复波动,美国的加息进程也因为经济波动而出现摇摆。尤其是英国“脱欧”这只“黑天鹅”来临,加剧了全球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忧虑。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另一方面自从金本位制度被弃用后,随着信用持续扩张,全球逐渐陷入“流动性陷阱”。无论是降低利率还是增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在降低,投资意愿在下降。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在2016年持续,中国财政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供给侧改革推进需伴随财政减税和降费,以给企业减轻负担。在货币政策边际效果下降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可以认为,下半年我国的财政政策肯定将更加积极,基建等相关投资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同时,中国也有必要利用G20峰会呼吁更多国家加强财政扩张,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进结构改革,而不要仅仅在货币政策上打转。

进入下半年,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如何寻求突破?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明确方向: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可以用一组数据来佐证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和成本的紧迫性:Wind数据显示,自“超日债”违约打破刚性兑付以来,目前共有16家企业发行的25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金额超400亿元。其中自2016年以来,已有10家企业发行的18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为169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存续规模为9.3万亿元,2016年迎来集中兑付高峰期,约有4.45万亿元需到期兑付,下半年债券市场将面临较大的兑付压力和再融资压力。另外,中金梁红研究团队发表报告称,从年初至今民间投资融资成本明显上升,是民间固定投资放缓的重要驱动因素。这就难怪,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要依靠改革的力度促升社会投资的“温度”。

其实,当前中国经济最缺的不是流动性,而是市场信心的提振。改变市场信心靠什么?最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加大市场化的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市场信心,使各类市场主体趋于活跃。中金公司曾建议大幅降低政府公共部门储蓄。截至2015年12月底,政府财政性存款总量仅为3.45万亿元,机关团体存款则高达20.81万亿元。这21万亿元多年累积的机关团体存款有较大盘活空间,预计每年可以盘活5000亿元—1万亿元。此外,也有研究机构建议中国政府加大放松市场,允许各地社会资本成立“财团法人”,以“财团经济”来提振中国经济,目标也是国内私人资本在银行的数十万亿元存款,如果能动员其中的一部分如3万亿元参与投资,对积极财政政策将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附件: